荒芜的青训场上,穆里奇的声音如同一声惊雷,揭示了中国足球人才断档的残酷真相。
“没有系统的青训,就没有足球的未来。”前中超传奇外援穆里奇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他指出中国足球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俱乐部缺乏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未能建立从U11到U20的连贯梯队建设。
这位曾效力于广州队、被誉为“中国足球老友”的巴西球星强调:“只有强制要求每支职业俱乐部建立完整的年龄梯队,中国足球才能解决人才匮乏的困境。”
穆里奇最近在一次深度专访中畅谈对中国足球的观察与思考,作为在中国联赛效力长达十余年的外籍球员,他见证了中超的金元时代,也目睹了如今中国足球面临的困境。
“最根本的问题是,很多俱乐部没有真正培养年轻球员。”穆里奇语气坚定地说,“他们宁愿花大价钱购买成熟球员,也不愿投资建设自己的青训体系。”
穆里奇特别强调,必须从U11年龄组开始建立完整的梯队建设,一直到U20,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相应的培养计划。
中国足协早在2017年就曾出台过梯队建设要求,规定中超俱乐部必须拥有U19、U17、U15五支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
然而政策执行却大打折扣。“很多俱乐部只是为了应付准入标准,临时组建队伍,并没有真正的培养计划。”一位不愿具名的青训教练透露。
穆里奇指出问题的核心:“没有U11-U14这些基础年龄段的梯队,就像建房没有地基,等到U15才开始训练,球员已经错过了技术训练的黄金期。”
欧洲足球强国普遍从U6-U8就开始系统培养,相比而言,中国的青训起步太晚,缺乏连续性。
2010年至2019年间,中超俱乐部在引援上投入巨大,数据显示,某赛季中超各队在引援上的支出超过了欧洲五大联赛中的两个联赛总和。
“当你可以轻易买到国内外成熟球员时,为什么还要花十年时间培养年轻人?”穆里奇指出了当时俱乐部的普遍心态。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当投资潮水退去,俱乐部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本土球员作为支撑。
某中超俱乐部高管承认:“我们现在真正自己培养的球员不到一线队的30%,其余都是购买的。”
穆里奇以日本足球的成功转型为例说明了梯队建设的重要性。“日本J联赛俱乐部都有完整的U12至U18梯队,每个梯队都有专业教练和训练计划。”
日本足球协会规定,J联赛俱乐部必须建立U12、U14、U15、U18四级梯队,否则无法获得联赛准入资格,这种强制性政策确保了青训体系的完整性。
川崎前锋队的青训体系堪称典范,他们的U15、U18梯队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为一线队输送了大量人才。
“中国俱乐部需要学习这种长期投入的理念。”穆里奇建议道。
穆里奇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中国足协应该强制要求每支职业俱乐部建立从U11到U20的完整梯队体系。
“这不是建议,而是必须强制执行的规定。”穆里奇强调,“没有完整梯队的俱乐部不能获得联赛准入资格。”
他详细说明了实施细节:每个梯队都应有专业教练团队、完善的训练计划、定期比赛安排和与一线队的衔接机制。
特别是U11-U15年龄段,这是技术形成的黄金时期,需要重点投入,穆lich认为,这个阶段的训练质量直接决定了球员未来的天花板。
青训投入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成效,德国足协在2000年欧洲杯失利后启动青训计划,直到2008年才开始收获成果。
“中国足球需要有耐心和远见。”穆里奇说,“前五年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但十年后一定会感谢现在的投入。”
他建议俱乐部每年将预算的固定比例(如15-20%)专门用于青训体系建设,包括场地建设、教练聘请和比赛费用。
这与欧洲顶级俱乐部的做法一致,拜仁慕尼黑每年青训投入占俱乐部总预算的约20%,阿贾克斯的青训投入比例甚至更高。
穆里奇最后表示:“中国有很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但他们没有获得应有的训练和指导,建立完整的梯队体系是改变这种情况的唯一途径。”
他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国足球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球员。
“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正确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行动,从建立U11-U20的完整梯队开始。”穆里奇的建议简单直接,却指向了中国足球问题的核心。
足球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有系统性的青训体系,中国足球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