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足球正迎来历史性变革,当地时间5月15日,欧洲联赛组织(European Leagues)在瑞士尼翁召开特别会议,正式公布2025-2026赛季起实施的多项重磅改革方案,此次改革涵盖赛制调整、财政监管升级及青年球员培养计划,旨在平衡赛事竞争性与俱乐部可持续发展,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全球足坛关注。
最引人瞩目的是欧洲联赛组织旗下二级俱乐部赛事(原欧洲联赛)的全新赛制设计,传统的小组赛阶段将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国际象棋“瑞士轮”的积分排名体系,36支参赛球队将统一纳入一个联赛阶段,每队需进行8场对阵(4主4客),对手根据实时排名动态匹配,排名前8的队伍直接晋级16强,第9至24名通过附加赛争夺剩余席位,后12名则淘汰出局。
欧洲联赛组织主席克劳迪奥·洛蒂表示:“这一模式将大幅提升比赛悬念,弱旅有机会挑战豪门,而强队也必须每场全力以赴。”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或为应对近年来球迷对“鸡肋小组赛”的批评,同时借鉴了同级赛事改革的成功经验。
为遏制俱乐部过度投入导致的财政失衡,新版财政公平政策(FFP 2.0)将首次引入“软性工资帽”机制,根据新规,俱乐部工资支出不得超过年收入的70%,超标者需缴纳阶梯式奢侈税,税款将用于扶持低级别联赛,单笔转会费超过5000万欧元时,买方俱乐部需额外支付10%的“平衡税”,该资金直接注入欧洲联赛组织的青训发展基金。
英超豪门代表在闭门会议中提出异议,认为政策可能削弱联赛吸引力,但德甲、法甲等多国代表力挺改革,德国足球联盟CEO克里斯蒂安·塞弗特强调:“足球不应沦为资本游戏,我们必须保护中小俱乐部的生存空间。”
改革方案还包含人才培育的长远规划,自2025年起,参赛球队每场比赛大名单中须包含至少4名“本土青训球员”(15至21岁期间在该俱乐部注册满3年),较现行规定增加1人,欧洲联赛组织将联合欧足联设立“跨联赛租借平台”,帮助年轻球员获得更多出场机会。
葡萄牙体育总监雨果·维亚纳对此表示赞赏:“年轻球员需要稳定的成长环境,新政策能减少人才囤积现象。”数据显示,近年欧洲五大联赛中,21岁以下球员出场时间占比已从12%下滑至9%,改革被视为扭转这一趋势的关键。
尽管多数俱乐部支持改革方向,但细节条款仍存分歧,部分中东资本背景的球队质疑工资帽的灵活性,要求根据俱乐部历史营收设定过渡期,球迷组织“Football Supporters Europe”呼吁公开更多关于转播收入分配的方案,避免中小俱乐部进一步边缘化。
欧洲联赛组织承诺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全部细则制定,并启动模拟测试,国际体育研究机构“Sportcal”分析师玛丽娜·科斯塔指出:“这些改革若落实,可能重塑欧洲足球的权力结构,甚至影响国际足联未来的世俱杯规划。”
随着2025赛季临近,全球目光将聚焦于欧洲联赛组织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竞技公平,而这场变革的成败,或将成为世界足球发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