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披露的协议内容,国际米兰此次的融资对象为美国某知名基金公司,年利率高达12%至15%,远高于市场常规水平,这笔贷款将以俱乐部未来转播权收入作为抵押,并需在三年内偿还本息,这意味着,仅利息部分,国际米兰每年就需支付超过3000万欧元,相当于一名顶级球星的年薪。
这并非国际米兰首次涉足高息融资,2021年,俱乐部曾以类似条件借款2.5亿欧元;2022年再度追加1.5亿;2023年又通过债券发行筹集了4.3亿资金,截至目前,国际米兰的总债务已接近9亿欧元,其中高息贷款占比超过60%,财务专家指出,如此高昂的融资成本将持续挤压俱乐部的现金流,并可能违反欧足联财政公平法案(FFP)的限制。
面对巨额债务,外界普遍认为出售球员是最直接的缓解方式,国际米兰拥有劳塔罗·马丁内斯、巴雷拉等多名身价超过5000万欧元的球星,只需出售一两名核心即可大幅减轻压力,苏宁集团始终拒绝这一路径,原因可能涉及多重考量:
国际米兰近年来竞技状态稳步提升:2021年重夺意甲冠军,2023年闯入欧冠决赛,2024年再次称霸联赛,苏宁深知,维持竞争力的核心是保留主力阵容,出售关键球员可能导致战绩下滑,进而影响电视转播、赞助收入和欧冠奖金——这些正是俱乐部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短期偿债固然重要,但长期竞争力才是根本。
苏宁自2016年收购国际米兰以来,累计投资已超10亿欧元,尽管财务压力巨大,但俱乐部价值也在攀升:目前估值约为12亿欧元,较收购时翻倍,若此时出售核心球员,可能向市场传递“危机抛售”信号,导致估值下跌,国际米兰作为苏宁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名片,其品牌曝光度和商业价值远超账面数字。
多方消息显示,苏宁正与多家财团洽谈俱乐部股权出售事宜,包括美国、沙特的投资基金,保留完整阵容有助于提高要价筹码,若此时低价卖人,反而可能削弱谈判地位。
高利率融资固然代价高昂,但也可能为俱乐部争取到关键的时间窗口:
风险同样显著:若未来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如欧冠出局或赞助缩水),债务违约可能性将急剧上升,甚至可能导致俱乐部被债权人接管。
国际米兰的困境并非个例,欧洲足坛近年来普遍陷入“资本依赖症”:
这种模式背后,是现代足球的恶性循环:战绩需要投入,投入依赖资本,资本要求回报,而当资本退潮或利率攀升时,俱乐部便成为高风险资产。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苏宁对国际米兰的选择可能面临三种结局:
无论哪种结局,国际米兰的案例都已成为足球商业化的典型教材:资本既是俱乐部崛起的引擎,也可能是悬顶之剑。
国际米兰的债务危机,折射出现代足球的深层悖论:球迷渴望荣耀,资本追求回报,俱乐部在两者间艰难平衡,苏宁宁借高利贷也不卖人的选择,既是一种战略坚持,也是一场高风险赌注,其结局不仅关乎一家俱乐部的命运,更将成为足球商业化时代的标志性注脚。
或许,真正的难题并非“如何借钱”,而是“如何让足球回归足球”,当绿茵场上的胜负逐渐被账本上的数字取代,这项运动的核心价值究竟何在?答案,可能比任何一场比赛都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