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的闭幕仪式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主题演讲,面对全球篮球产业变革与国内职业联赛发展的关键节点,姚明以“革新与信心”为核心,首次公开回应了关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未来规划的多个焦点问题,他强调,中国篮球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尽管挑战犹存,但对未来充满信心,他首次松口表示,CBA联赛在条件成熟时“不排除扩军可能”,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体育界与球迷的广泛讨论。
姚明在演讲中回顾了自他担任篮协主席以来推行的多项改革措施,从青训体系重建到职业联赛商业化升级,从裁判职业化到球员流动机制完善,姚明用数据展示了CBA联赛近年来的进步:“上赛季CBA场均观众人数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百分之九十五,青少年篮球注册人数同比增长两成,联赛商业价值突破历史峰值。”这些成果被业内视为中国篮球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姚明特别提到了联赛竞争平衡性的改善,通过外援政策调整与工资帽制度的落地,CBA各球队实力差距逐步缩小,比赛悬念显著增强,以上赛季总决赛为例,两支球队战至决胜场最后时刻才分出胜负,这种激烈角逐的场景正是联赛健康发展的体现,姚明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打造一两支超级强队,而是让每一场比赛都充满可能性。”
当被问及CBA联赛是否可能增加参赛球队时,姚明一改以往回避的态度,首次明确表示:“扩军是联赛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他解释道,扩军并非简单增加球队数量,而需要综合考量地域平衡、经济基础与人才储备等多重因素,CBA共有二十支球队,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而中西部部分省份仍处于职业篮球的空白状态。
姚明指出,潜在的扩军方向可能优先考虑两类地区:一是拥有深厚篮球传统但尚未拥有CBA球队的城市,例如陕西西安、广西南宁;二是经济活力强劲、具备市场潜力的新兴城市,如安徽合肥、江苏苏州,他也强调,扩军需以“不稀释联赛竞争力”为前提:“我们必须确保新加入的球队具备长期运营的能力,而非短期投资行为,青训梯队建设与选秀机制需同步强化,避免人才分布过度分散。”
尽管对联赛发展充满信心,姚明也坦言中国篮球仍面临严峻挑战,青训体系与职业联赛的衔接问题尤为关键,他表示,目前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仍存在“重体能、轻战术”的倾向,而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也制约了人才质量的提升,为此,篮协计划在明年启动“灯塔计划”,联合教育部门与职业俱乐部,共建一百所篮球特色学校,并引入国际先进训练体系。
在国际化方面,姚明强调CBA需要更积极地融入全球篮球生态,他透露,联赛正与欧洲篮球联赛及澳大利亚NBL探讨合作可能,包括举办跨洲际邀请赛、建立球员交流机制等,CBA也可能逐步调整外援政策,在保障本土球员成长空间的同时,通过引入高水平国际球员提升联赛观赏性。

姚明的表态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许多球迷认为,扩军将推动篮球运动在更广地域的普及,同时为本土球员提供更多展示舞台,体育产业分析师李伟指出:“若CBA扩军至二十四支球队,预计可带动周边产业增长百亿元规模,包括场馆运营、媒体版权与衍生品开发等领域。”
但也有声音提醒需谨慎推进,前中国男篮主帅王非表示:“扩军的前提是保障比赛质量,若盲目增加球队,可能导致联赛水平下滑,篮协需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例如主场场馆容量、青年队建制及财务健康度等。”
姚明的此次演讲,既展现了中国篮球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未来十年规划了清晰方向,在职业体育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今天,CBA的每一步选择都将深刻影响中国篮球的命运,正如姚明所言:“篮球不仅是竞技,更是连接人与城市的纽带,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联赛,而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联赛。”随着扩军议题的公开讨论,中国篮球或许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