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职业篮球界近日再次爆发重大丑闻,一支国内顶级篮球俱乐部被曝长期拖欠球员及工作人员薪资,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据悉,多名球员在多次沟通无果后,被迫采取联名信方式向中国篮球协会及体育主管部门公开举报,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对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财务管理的质疑。
根据本报获得的独家信息,这家俱乐部是中国篮球联赛中的传统强队,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培养出多名国家队成员,就是这样一个表面风光的顶级俱乐部,却被曝自2023赛季以来持续拖欠球员薪水和奖金,最长拖欠时间已达16个月。
“我们已经忍无可忍了,俱乐部管理层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先是说赞助商款项未到,后来说联赛分红延迟,最后直接避而不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球员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很多年轻球员只能向家里要钱维持基本生活,有家庭的球员更是压力巨大。”
据了解,情况在三个月前达到临界点,在多次内部沟通无效后,球员们决定采取集体行动,一周前,一封有全体球员签名的联名信被同时递交至中国篮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央主流媒体,联名信中详细列出了欠薪的具体金额、时间以及球员们的多次维权经历。
这封联名信写道:“我们热爱篮球事业,愿意为俱乐部和国家荣誉付出一切,但基本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训练和比赛状态,我们中有人因压力过大导致伤病加重,有人因经济困难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体育界引起轩然大波,前国家队著名球员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这不仅是俱乐部管理问题,更是整个联赛监管机制的缺失,球员是联赛最宝贵的资产,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中国篮球的未来何在?”
专家指出,这起事件暴露了中国职业体育深层次的问题,体育产业研究专家、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张明远表示:“许多俱乐部过度依赖企业输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当母公司出现财务问题,俱乐部立即陷入困境,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健康的俱乐部运营模式和联赛监管机制。”
中国篮球协会昨日发布声明,表示已注意到相关情况并成立专项调查组,承诺将依法依规处理此事,保障球员合法权益,但球员们表示,他们之前也曾向篮协反映过问题,但未能得到实质性解决。
这已不是中国篮球第一次出现欠薪问题,近年来,多家俱乐部先后被曝出财务问题,包括一些知名球队,2022年,一支南方俱乐部就因长期欠薪被联赛组委会处罚,但似乎未能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职业体育律师李静文指出:“根据《劳动法》和《体育法》,球员有权获得劳动报酬,俱乐部长期欠薪已构成严重违约,球员不仅可以解除合同,还可以要求赔偿,但现实中,球员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担心被封杀而不敢维权。”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对中国职业体育联赛薪酬体系的讨论,中国篮球联赛实行工资帽制度,旨在控制俱乐部成本,但执行监管仍存在漏洞,联赛的商业开发能力不足,大多数俱乐部难以实现盈利,长期依赖母公司补贴。
受到欠薪影响,该球队本赛季战绩明显下滑,从冠军争夺者跌至联赛中游,球迷们虽然对球队表现不满,但了解到内情后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球员们也是人,需要基本生活保障。”一位资深球迷在论坛上写道。
国际职业体育界对保障球员权益有着成熟经验,北美职业体育联赛普遍建立第三方托管机制和保障基金,确保即使俱乐部出现财务问题,球员薪水仍然能够得到支付,这些经验值得中国职业体育联赛借鉴。
截至发稿时,该俱乐部管理层仍未对外作出正式回应,但据内部人士透露,俱乐部母公司近期确实面临财务压力,可能影响了对俱乐部的资金支持。
本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成绩和市场扩张,而忽视最基本的权益保障和制度建设,只有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联赛生态,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篮球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体育总局不久前刚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篮球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完善俱乐部治理结构,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希望此次事件能够成为彻底解决职业体育欠薪问题的契机,让运动员们能够专心于训练和比赛,不再为基本生计担忧。
球员代表最后表示:“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推动制度变革,让后来的年轻球员不再经历我们的困境。”